
根據2024年人口住宅普查結果,韓國7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654萬,超過20歲人口630萬。這是自1925年統計以來,第一次出現的逆轉。
2020年20歲人口達到703萬的高峰後,連續四年減少,曾經是成人人口中最大年齡層的20歲人口淪落為最小年齡層。
這個數字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口統計。韓國社會正迅速進入超高齡社會,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1000萬。
約占總人口的19.5%。聯合國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時,歸類為超高齡社會。韓國即將跨越這一門檻。
問題不在於數字,而在於我們社會對老年人的看法。高齡化仍然僅被討論為撫養負擔或福利危機的框架。老年人被視為照顧的對象,而年輕人則被描繪為必須承擔這一負擔的世代。
然而,在日本岩手縣的小海邊城鎮大船渡,卻展開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災難中誕生的「存在的地方」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襲擊了日本東北部。大船渡因海嘯而整個城市被摧毀,數百人喪生。生還者們分散在臨時住房中,特別是老年人陷入了深深的孤立。
幾個月後,一位老年人說道:「我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工作場所。」
這句話成為了Ibasho計畫的開始。Ibasho在日語中意指能夠做自己的地方。這是一個由老年人自行設計、建設和運營的空間。
2013年開設的大船渡Honeywell Ibasho House,成為了一個擁有咖啡館、麵店和菜園的綜合空間。在這裡,70歲、80歲的老年人們製作食物出售,照顧孩子,並教導年輕人傳統的烹飪方法。
由美國建築師及老年學研究者艾米·清田博士主導的這個計畫,並不僅僅是一個福利設施。這是一個將老年人從受益者轉變為創造者,從被保護者轉變為社區中心的社會實驗。
結果令人驚訝。定期訪問Ibasho的老年人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歸屬感和自我效能感大幅提升。不僅僅是孤獨感減少,而是生活的目的本身得到了恢復。
從災難恢復模型到全球運動
從大船渡開始的Ibasho現在已成為全球模型。2013年,受颱風海燕影響的菲律賓奧爾莫克,2015年大地震後的尼泊爾馬塔提爾塔等災區成功應用了Ibasho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菲律賓和尼泊爾的Ibasho計畫大大增強了參與老年人的社會資本,特別是在菲律賓形成了深厚的聯繫,而在尼泊爾則形成了廣泛的社會網絡。
最值得注意的擴展是在2024年。全球老齡化進程最快的新加坡,於3月啟動了首個Ibasho項目。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口健康中心與社會福利機構FaceActs合作創建的Margaret Drive中心,是將Ibasho八項原則應用於新加坡背景的案例。
組建了24名多世代核心委員會,並運行數位診所和升級再造工藝工作坊等居民主導的計畫。
新加坡政府通過這個項目應對老年人孤立和年齡歧視問題,同時驗證社區主導模型在新加坡是否能夠運作。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居署也在關注Ibasho,並將其評價為老齡化社會的替代模型。
截至2025年,Ibasho在日本、菲律賓、尼泊爾和新加坡運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詢問不斷增加。從災難恢復項目開始的Ibasho,已演變為應對全球老齡化危機的恢復模型。
韓國的孤立,無關年齡
那麼韓國呢?根據2023年老年人實態調查,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中,單人家庭比例為32.8%,比2020年增加了13.0個百分點。2023年獨居的老年人家庭達到213萬8千戶,其中18.7%表示沒有可以求助的人。
然而,孤立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問題。根據2022年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的資料,因抑鬱症就診的患者中,20歲的患者達到19萬4千人,數量最多。韓國現在已成為一個年輕人和老年人都孤立的社會。
這種孤立並不僅僅是情感問題。根據2023年全國孤獨死統計,獨自去世後被遺棄的案例達到3,661人。
其中60歲以上的有1,146人,50歲的有1,097人,中年男性佔了一半以上,但50歲以下的也佔43%。韓國社會放任了無論年齡,人人孤獨死去的結構。
需要的是角色,而不是照顧
Ibasho模型的核心可總結為Ibasho八項原則。這些原則轉變了對老年人的看法。
原則1:老年人是珍貴的資產。他們不是照顧的對象,而是擁有積累的智慧和技術,以及想要貢獻的欲望的社區核心資源。
原則4:所有世代的參與。Ibasho不是僅僅為老年人的空間。孩子們向老年人學習傳統遊戲,年輕人則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世代間循環的地方。
原則7:可持續性。許多Ibasho運營著共同菜園和直銷店。食物、社會聯繫和經濟活動形成了一個循環結構。
艾米·清田博士這樣說道:「老年人不是來這裡接受治療的。他們是來工作、貢獻和教導的。在這個過程中,孤獨自然會消失。」
Ibasho的做法也與韓國的傳統價值觀相呼應。在過去的韓國社會中,老年人是村莊社區的中心。他們負責傳授經驗和智慧,調解衝突,並引導年輕一代。
然而,快速的工業化和核心家庭化解構了這一角色。Ibasho是恢復這一角色的現代化嘗試。
Ibasho在韓國可行嗎?
韓國也有類似的嘗試。首爾市自2023年起正在建立世代共感的樞紐空間,在一些地區,老年人運營的社區咖啡館和共同菜園項目正在進行中。
然而,大多數仍然是自上而下的福利計畫。老年人直接設計和擁有的結構仍然很少。
Ibasho模型在韓國落地需要幾個轉變。
首先,必須改變對老年的語言。從老年福利轉變為老年資產,從照顧對象轉變為社區創造者。政策文件和媒體報導的框架必須改變。
其次,必須將空間的所有權歸還給老年人。Ibasho的核心在於他們是主人。需要的是老年人自己決定和運營的結構,而不是由地方政府或社會福利機構管理的空間。
第三,必須設計世代間的循環。不是僅僅聚集老年人的活動中心,而是孩子和年輕人共同進出空間。老年人教導烹飪和傳統技術,年輕人則教導數位工具,形成互學的場域。
恢復始於角色
70歲以上的人口超越20歲的時代並不是危機。只是我們尚未做好準備。只要將高齡化視為負擔,老年人和年輕人都會不幸。
然而,如果將老年人視為資產,並重新定位為世代間循環的中心,老齡社會將成為新社區模型的起點。
Ibasho並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提供了一個線索。人們並不是僅僅通過照顧而恢復的。當有角色和目的時,當他們感覺到自己對某人是必要的存在時,才會真正重生。
韓國有654萬名70歲以上的人口。其中相當一部分仍然健康,渴望工作,並尋找貢獻的地方。問題很簡單。我們是否準備好為他們提供一個存在的地方?
來源
國家數據處,「2024年人口住宅普查」 (2025)
行政安全部,「2023年居民登記人口統計」 (2024)
保健福利部,「2023年老年人實態調查」 (2023)
統計局,「2024年老年人統計」 (2024)
保健福利部,「2024年孤獨死死亡者實態調查」 (2024)
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抑鬱症就診現狀」 (2022)
Ibasho Network, "The Ibasho Approach: Empowering Elders to Rebuild Communities" (2023)
Kiyota, E., "Ibasho: Creating Places Where Elders Can Age with Dignity and Purpose" (2021)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首個Ibasho項目啟動"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