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位於慶北浦項藍谷國家工業園區的國家電池循環集群正式啟用。這項投入489億韓元的設施,超越了單純的回收中心,成為將廢電池轉換為高附加價值資源的循環經濟核心據點。
隨著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廢電池問題急劇增加,解決方案也正式啟動。根據環境部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國內電動車廢電池的排放量將達到約3萬2千個,2029年將達到8萬個。這些廢電池若被放置不管,將引發土壤污染和火災風險,但若用適當的技術處理,則可回收95%以上的鋰、鎳、鈷等核心礦物,成為寶藏庫。
將危機轉化為機會,廢物變資源
此次啟用的國家電池循環集群佔地1萬7千平方米,配備了從使用後電池性能評估到黑質製造、貴金屬提取的全過程實證研究設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標是將目前80%的鋰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純度從99%提升至99.5%以上。
氣候能源環境部資源循環局長金高應表示:「電池循環利用是為了穩定核心礦物供應鏈而制定的未來戰略產業」,並表示「將通過國家電池循環集群不遺餘力地提供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和政策支持」。
從明年開始,將試行「再生原料生產認證制」。這項制度將認證用於電池生產的鎳、鈷等是否來自使用後電池,預計將成為促進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循環經濟所創造的環境與經濟價值
廢電池回收是同時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解決方案。根據SNE研究,全球廢電池回收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0兆韓元,2040年將達到200兆韓元。同時,通過電池回收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實現碳中和目標也有貢獻。
特別是對於依賴進口鋰、鎳、鈷等核心礦物的我國而言,廢電池回收在資源安全層面上也至關重要。德國回收專業公司杜根費特已成功回收96%的鋰離子電池,而國內企業如SK生態工廠也在開發回收97%鎳和鈷的技術,提升技術競爭力。
浦項,成為電池循環經濟的中心
浦項市長李康德表示:「國家電池循環集群的開幕是浦項成為韓國電池循環經濟前哨基地的歷史性時刻」,並表示「將建立與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共生的循環經濟生態系統,創造K-電池資源循環產業的新成長模式」。
浦項市計劃與已建成的二次電池綜合管理中心和電動車電池在線自動評估中心相結合,打造涵蓋再使用和回收產業的資源循環生態系統。預計在12月,使用後電池在線自動評估中心將進一步啟用,日處理能力將從1台大幅提升至150台。
為未來的選擇,循環經濟
雖然電動車被視為環保的替代方案,但廢電池處理問題可能成為另一種環境威脅。然而,國家電池循環集群的啟用正成為將這一危機轉化為機會的重要轉折點。
與其填埋或焚燒廢電池,不如利用先進技術回收核心礦物,並用於新電池的生產,這是一個循環系統。這不僅是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是為未來世代建立可持續產業生態系統的工作。
隨著電動車時代的全面來臨,浦項啟動的電池循環經濟實驗將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值得關注。廢物重生為資源的這一旅程,將成為我們邁向夢想中的循環經濟社會的重要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