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请尝试输入以便快速搜索。
⌘K 快速打开 Enter 搜索 ESC 关闭

戰爭中重生的草原,播種未來的人們

입력 2025/10/22 上午11:50:00

烏克蘭塔魯季諾草原,透過重野化恢復生態與尊嚴

塔魯季諾草原的庫蘭群 / ⓒ Rewilding Europe
塔魯季諾草原的庫蘭群 / ⓒ Rewilding Europe

當戰爭摧毀一個國家的土地和人民時,有些人卻不會停止將生命帶回這片土地。在烏克蘭南部的塔魯季諾草原,重野化烏克蘭團隊於2025年10月7日將7隻梅花鹿放回野外。

這是即使在戰爭這種極端情況下,生態恢復計畫持續進行的成果,也是生命意志在破壞中持續存在的證據。

重野化,讓自然自我療癒

要理解塔魯季諾草原計畫,首先必須了解「重野化(Rewilding)」這一概念。

重野化或再野化是一種以生態系統自生力為重點的生態保護策略。它幫助自然自我恢復生生力,例如拆除人工結構或恢復受污染的地區。

這一概念最早由1990年代美國環保組織「地球第一」的代表戴夫·福爾曼和健康生物學家邁克爾·索爾提出,目前已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重野化工作組制定了再野化的原則和指導方針,並進行制度化。

如果說傳統的自然保護是選擇保持理想狀態的地點並設置圍欄,那麼重野化則是從受損地區開始。人類主要是將大型哺乳動物引入,然後將動物和當地生態系統的未來交給自然,靜靜觀察其發展。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95年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重新引入狼的計畫。狼的回歸調節了麋鹿的數量,這導致植物多樣性的恢復,進而使海狸和老鷹等其他動物也回到了這個生態系統。

2025年10月13日,IUCN發布了全面的重野化指導方針。這是全球重野化運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加速自然恢復和恢復健康自生的生態系統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

連接荷蘭與烏克蘭的網絡

塔魯季諾草原計畫由「重野化烏克蘭」主導。重野化烏克蘭是一個促進自然景觀恢復、野生動物回歸和可持續社區發展的非政府組織,已經在塔魯季諾草原進行了超過6年的恢復工作。

支持他們的是「重野化歐洲」。重野化歐洲是一個於2011年6月28日在荷蘭成立的獨立非營利基金會,積極在12個歐洲國家的10個再野化區域內開展活動。

通過歐洲重野化網絡(ERN),將歐洲各地的再野化倡議集中在一起,為每個網絡成員提供信息和工具。

2022年2月24日,隨著俄羅斯的入侵開始,重野化烏克蘭的秘書長米哈伊洛·內斯特連科在家鄉敖德薩受到攻擊時,與家人一起不得不離開烏克蘭。

他和負責溝通的卡蒂亞·庫拉基娜目前在荷蘭奈梅亨的重野化歐洲總部居住,遠程領導項目。

在過去25年中致力於多瑙河三角洲的恢復,內斯特連科在2017年成立重野化烏克蘭後,重新引入了庫蘭(野生驢)、水牛、科尼克馬、梅花鹿和貓頭鷹等關鍵物種。

塔魯季諾草原的歐洲倉鼠 / ⓒ Rewilding Europe
塔魯季諾草原的歐洲倉鼠 / ⓒ Rewilding Europe

小生命創造的大循環

塔魯季諾草原是烏克蘭和歐洲最後的野生草原之一。這片6176公頃的區域在蘇聯時期被用作軍事訓練場,卻因此以矛盾的方式保持了接近自然的狀態。

2016年,由於非法耕作,約1300公頃的土地受到破壞,但由於國內外的運動,破壞行為停止,隨後自然恢復和重野化計畫開始全面展開。

自2020年開始的重新引入計畫是逐步進行的。2022年和2023年之後,2024年9月第三批13隻歐洲倉鼠被放回塔魯季諾草原。與寵物倉鼠不同,野生歐洲倉鼠的身長超過30厘米,體重超過500克,是大型囓齒動物。

倉鼠的洞穴為其他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並提高土壤肥沃度,通過播撒種子來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它們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因為雖然體型小,但對整個生態系統有連鎖影響。

2024年11月,20隻歐洲梅花鹿和5隻紅鹿被放回塔魯季諾草原。這些鹿將在順應區經過一年的適應期,預計在2025年秋季完全放回野外。

最終在2025年10月7日,7隻梅花鹿被放回塔魯季諾草原的野外。它們的自然放牧將抑制灌木的入侵,預防山火,並為草原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創造有利條件。

遠離戰線,但並不安全

多瑙河三角洲的再野化景觀遠離主要戰鬥區域,因此野生動物並未受到直接影響。然而,戰爭的陰影也籠罩著這裡。

數個部署在黑海的水雷被潮流沖到了三角洲的河口,其中一些在再野化區域爆炸,造成乾燥森林地帶的火災。

生態旅遊瞬間中斷。野生動物飼養者因對饑荒的恐懼而不願出售動物。

內斯特連科解釋說:「我們無法做的事情很多,但我們專注於我們和合作夥伴能做的事情。」一些團隊成員在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往返,繼續現場訪問,並進行拆除壩和堤防的工作。

社區選擇的未來

這個項目的最大力量來自於當地社區。2024年,重野化烏克蘭團隊對47名博羅迪諾地區居民進行的社會態度調查顯示,居民對再野化計畫表達了壓倒性的支持。

隨著草原變得更加野生,訪客增加,博羅迪諾的居民也獲得了經濟利益。基於自然的旅遊成為新的收入來源,居民們歡迎野生動物的回歸。

在202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博羅迪諾地區社區、沃爾赫拉德區政府、烏克蘭環境保護部、科學和公民團體的代表聚集在一起,討論建立布扎克草原國家自然公園的下一步。

一旦公園被指定,9700公頃的草原景觀將獲得最高級別的保護,並能擴大庫蘭和小型哺乳動物的恢復規模。

公園的建立將為博羅迪諾及周邊地區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基於自然的旅遊,並支持以放牧和割草為基礎的傳統農業形式。

在2025年6月,布扎克村議會、阿斯卡尼亞-諾瓦生物圈保護區和重野化烏克蘭將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推進草原生物多樣性恢復中心的建立。該中心將成為保護稀有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基地。

為戰後的未來而準備

鳥類專家們連續三年監測塔魯季諾草原的鳥類種群,確認了金雕、黑雕、貓頭鷹和黑鸛等稀有物種的存在。2024年在這一地區的自然恢復過程中,儘管面臨挑戰,卻是關鍵的一步。

2022年初,在塔魯季諾草原放回的庫蘭群中誕生了幼崽。這是200年來歐洲首次在野外誕生的庫蘭。生命在戰爭中依然延續。

內斯特連科對戰後烏克蘭的重建表示擔憂,但仍保持樂觀的態度。

「正如我們在多瑙河三角洲的重野化努力所展示的,烏克蘭的自然與烏克蘭人民一樣具有強大的恢復力,兩者相互依賴。我相信一旦戰爭結束,兩者都會恢復。」

從長遠來看,塔魯季諾草原的保護和恢復將提供可用於恢復因戰爭而受損的其他草原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在戰爭中受傷的土地上重新萌芽的生命,證明了在破壞中持續存在的生命意志。

到2025年10月,自由穿梭於塔魯季諾草原的梅花鹿不僅僅是普通的動物。它們是為戰後準備的種子,也是人類尊嚴與自然恢復可以共存的證據。


來源

  • Rewilding Europe (2025), "重野化烏克蘭團隊剛剛將七隻梅花鹿放回塔魯季諾草原的野外"

  • Rewilding Danube Delta (2024), "多瑙河三角洲:重野化亮點2024"

  • Endangered Landscapes & Seascapes Programme (2024), "社會研究發現對烏克蘭塔魯季諾草原再野化的壓倒性支持"

  • Rewilding Europe (2022, 2023, 2025), "在逆境中烏克蘭的重野化:振奮人心的進展"

  • Rewilding Magazine (2024), "在戰爭時期為野生動物而戰"

  • IUCN (2025), "新的IUCN重野化指導方針"

本文章是根據2025年10月中旬公開的資料撰寫的企劃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