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系統與資源的循環 (Breath as Cycles)
環境問題絕不是僅靠個人的選擇或一次性的行動就能解決的。這是社會系統和結構所產生的循環問題。例如,個人拒絕使用塑膠杯的行為不如提高回收系統的效率和通過太陽能與風能重新編排能源生產的循環來得重要。
被丟棄的垃圾重生為資源,不便的規範轉化為成就,當一代人的努力延續到下一代時,持續才真正成為現實。呼吸日誌記錄了這種結構性的循環。揭示那些不易察覺的系統運作,見證我們所處生活的基礎如何變化與延續。
內心的暫停與恢復的循環 (Breath as Healing)
生活並不僅僅要求不斷成長。跌倒後需要重新站起,疲憊時需要暫時停下。這一暫停與恢復的時刻並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人類尊嚴的體現。例如,冥想中的一次呼吸、諮詢室中的深呼吸、病床上的恢復期,都是治癒的呼吸。現代社會常常將暫停的人視為落後者,但我們認為那段時間正是維護人類尊嚴的方式。呼吸日誌記錄內心的呼吸。當痛苦與失落的時刻過去,安慰與慰藉來臨時,生活再次延續。恢復的時間是尊嚴的時間。
傳統的尊重與敬畏的持續 (Breath as Continuity)
傳統因為被認為陳舊而被忽視時便失去了生命。然而,當以尊重與敬畏的眼光看待時,傳統便與今天相連。例如,韓紙工藝作為環保材料被應用於現代建築,傳統食品的發酵法被重新發現為全球健康食品。即使不強迫,當尊重的目光接觸到時,傳統也會優雅地再次綻放。這與個人的內心相似。當尊重自己時,便能發現自身的價值,傳統也在尊重中重生。傳統不是過去的影子,而是與當前的呼吸相連的光。
記錄循環的媒體 — 呼吸的新聞學
「活著,我們持續(In living, we sustain)。」
這句話並不僅僅意味著生存。生命與死亡、暫停與成長、遺忘與記憶都是連接的呼吸語言,循環的流動。每一次呼吸的瞬間,我們確認自己活著,而這種活著便隨之轉化為持續。在環境的結構中,在內心的恢復中,在傳統的優雅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持續。呼吸日誌記錄了這一循環。而這一記錄正是我們所信仰的新聞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