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展覽的主題是‘未來遺產 - 我們希望留下的東西(Heritage for Tomorrow_What we hope to leave behind)’. 在保留過去遺產的空間中,詢問未來的遺產,這個問題讓我們探索當今所需的恢復語言。
引領時代的可持續性,六訓
在這裡談論可持續性是必然的。崔氏家族的歷史本身就是可持續社區的教科書。他們的家訓六訓用現代語言來讀時更加清晰。
‘財產不超過萬石’。這是認識成長界限的節制美學。‘四方百里內不讓人餓死’強調對社區的無限責任。此外,在歉收年不購買他人的土地,優先考慮系統的穩定。
這並不是簡單的慈善活動。通過不獨佔財富而是讓其流動,幫助地方經濟的循環,提高整個系統的恢復力。這與現代的ESG(環境·社會·治理)管理,特別是社會責任(S)密切相關。崔富之家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始思考系統的持續性。
循環的美學,無廢棄的智慧
承襲古宅精神的空間中展出的工藝品靜靜地體現了這一哲學。我們的傳統工藝本來就是從自然中獲取材料,當壽命結束時再回到自然的循環過程。
典型的例子是布料。將製作衣服時剩下的小布片小心翼翼地拼接在一起,創造出新的用途。這是最小化廢棄物的零廢棄美學,也是對材料的尊重。珍惜物品,修理,負責到底的態度。這是順應自然秩序的傳統生活方式。
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遺產結構
此次活動系統性地展望了這些傳統智慧如何現代化發展。共有31名(團隊)參與,展出65件作品,展覽設計成貫穿韓國工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結構。
從10月27日起在天軍複合文化空間舉行的本展覽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參與,展示韓國工藝的精髓。第二部分處理傳統技術與現代設計的合作或傳承,展示傳統如何被翻譯成當代語言。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部分。在這裡,將以尋求資源循環的升級工藝家為中心。
用今天的語言重寫未來遺產
在現場遇到的作品特別是這第三個部分,工藝家對可持續性的回應。引人注目的嘗試是關注工業化和消費社會所留下的廢棄物。
將服裝工廠丟棄的布料樣本進行傳統靛藍染色,重新誕生為現代的屏風,將破碎的陶瓷碎片用漆藝技法拼接在一起,從破壞中發現新的價值的作品等都是代表性作品。此外,利用廢漁網回收的纖維製成的包包,從垃圾變成日常藝術品。
這展示了工藝家對物品整個生命週期的思考。工藝現在已經超越了美學探索,擴展為實踐行為。
‘未來遺產’是什麼呢?在氣候危機時代,我們必須傳遞給下一代的,不僅僅是華麗的物品。
在慶州確認的是,物質的豐富不是,而是節制、循環以及對社區的責任感。此次活動宣告韓國可持續性的原型就在我們的傳統中。傳統不是博物館中的文物,而是當前我們生活中應該發揮功能的最古老的未來。
[活動信息] 2025 韓國工藝展_未來遺產
主題: 未來遺產_我們希望留下的東西
觀展指南: 上午10時 ~ 下午7時(不需預約,準確時間稍後再公告)
1. 本展覽
期間: 2025年10月27日(週一)~ 11月30日(週日)
地點: 天軍複合文化空間
內容: 總共31名(團隊)65件作品展覽。(第一部分:工藝的精髓,第二部分:傳統與現代的合作/傳承,第三部分:升級工藝)
2. 附屬展覽
期間: 2025年10月27日(週一)~ 11月30日(週日)
地點: 崔之家1779 SHOP 展示區
內容: 優秀韓國工藝作品展示
3. 工藝市場
期間: 2025年10月10日(週五)~ 10月12日(週日)
地點: 崔之家咖啡東1779
聯繫: 韓國工藝·設計文化振興院 (02-398-7936, 7932)
網站: [https://www.kcdf.or.kr/m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