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9月進行的更新以來,使用者的反應是立即的。朋友名單變成了網格形式,個人資料照片變大,部分應用商店的評分異常下降。在網路社群中,出現了「被迫暴露於不想看到的他人日常生活中」和「是否必須看到工作上儲存的人的消息」等聲音。
這一現象的核心不在於「連結」本身,而在於「無法控制的暴露」。使用者在所有連結中無論關係的種類或親密度都感受到相同程度的暴露,從而產生心理負擔。作為必需的溝通管道的即時通訊軟體吸收了社交媒體的特性,必須管理所有關係的無形「情感勞動」的重擔愈加沉重。
這種數位疲勞感超越了個人的問題。歐洲已經將「不連結的權利」法制化,形成了限制下班後工作聯絡的社會共識。在國內,相關討論也持續進行中,部分企業自發性地推出了在工作時間外阻止通知的活動。這顯示出健康的「距離」不僅需要個人的意願,還需要社會和技術環境的支持。
最終,平台企業有責任為使用者提供能夠調整關係距離的更精細的選擇權。應加強通知設置、暴露範圍、朋友群組管理功能,讓使用者能夠自行設計數位環境。
圍繞KakaoTalk更新的爭議是我們社會渴望超越有效連結的「健康斷裂」和「安靜連結」的信號。健康的距離最終會創造更健康的關係。現在是時候思考質量關係的深度,而不僅僅是數量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