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请尝试输入以便快速搜索。
⌘K 快速打开 Enter 搜索 ESC 关闭

維克多·弗蘭克爾:生命所提出的問題

입력 2025/9/18 下午7:14:32 | 수정 2025/10/28 下午6:46:17

在痛苦中尋找意義,談論態度的自由

維克多·弗蘭克爾 / Prof. Dr. Franz Vesely,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維克多·弗蘭克爾 / Prof. Dr. Franz Vesely,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人物介紹

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 1905~1997).
在絕望的奧斯維辛中尋找生命意義的精神科醫生。他的故事超越了單純的生存,喚醒了人類尊嚴的價值。

集中營是消滅人性的空間。人們被稱為號碼,為了生存而拼命掙扎。然而,弗蘭克爾在其中發現了「態度的自由」。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他也意識到人類尊嚴的選擇權。這一覺悟誕生於《死亡的集中營(Man’s Search for Meaning)》這部不朽的名著。

Q1. 在極端的痛苦中,您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這是怎麼可能的呢?

集中營奪走了一切。自由、希望,甚至人性。然而,唯一不會被奪走的,是決定以何種態度面對痛苦的自由

許多人問「為什麼要活著?」但我反問「生命現在對我要求什麼?」即使在痛苦中,生命不斷與我對話,而我只是傾聽了那個聲音。

Q2. 對您來說,治癒是什麼?


治癒並不是消除痛苦的魔法。相反,它是關於如何看待無法避免的痛苦的問題。當視角改變的那一刻,痛苦便升華為生命深度的有意義的經歷。

最崇高的場景是飢餓的囚犯們分享一塊麵包。分享如生命般的麵包的行為,猶如人性的最後火花。為了拯救他人而放棄自己生存機會的崇高利他主義。那一刻,我確信人類是追求愛與意義的存在。

Q3. 現代人受到空虛和倦怠的困擾。我們該如何尋找意義?

我提出三條「尋找意義的道路」。

第一,創造的道路。向世界創造和貢獻某些東西的行為會誕生意義。寫作、藝術活動,甚至小的志願服務或認真工作的表現都是出色的創造。

第二,經驗的道路。與摯愛之人的相遇、欣賞美麗的自然、與藝術作品的共鳴使生活更加豐富。森林中的微風、摯愛的微笑……這些經歷都與生命的價值相連。

第三,態度的道路。面對無法避免的痛苦的態度至關重要。在集中營中「保持尊嚴的人」並未放棄最後的自由,「態度的自由」。

Q4. 請給讀者最後的訊息。


生命的意義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現在,擺在你面前。

生命不斷提出問題,而我們用每日的選擇來回答。

「我所處的情況要求什麼樣的回答?」請問自己。你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將成為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