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覆蓋是什麼
「土地覆蓋(land cover)」是指某一地區的土地以何種狀態覆蓋。它被分類為森林、農耕地、草地、城市·市區化地區、濕地、水域、裸地等多種類型。簡單來說,就是從衛星照片或航空照片俯瞰國土時所見的表面狀態。森林的縮減或城市地區的擴張等變化,會直接影響生態系統的健康、碳吸收量、水資源保護能力、氣候緩解效果等。因此,土地覆蓋調查可比擬為生態系統的「健康檢查」。
韓國的土地覆蓋變化
根據環境部環境空間資訊服務(EGIS)的大分類土地覆蓋地圖,自1980年代以來,韓國的城市化進程迅速。市區化·乾燥地區持續擴張,而農業地區及部分森林·草地則顯示出減少的趨勢。
特別是首都圈及廣域市周邊,由於住宅·工業區的建設,市區化地區大幅增加,農地與森林的邊界處也出現明顯變動。這些變化可能直接導致熱島效應、微塵減少能力下降、洪水調控功能降低等問題。
根據國家生物物種名錄,國內自生生物種數量從1996年的約2萬8千種增至最近的6萬1千種。從數字上看似乎是正面的,但深入內容後情況卻相當複雜。瀕危物種和特有種仍在減少,而外來種的引入和擴散速度正在加快。研究顯示,沿道路、農地及城市周邊外來植物的擴散可能性正在增加,這對本土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壓力
氣候變化也與土地覆蓋相互影響,對生態系統施加壓力。研究結果顯示,韓國的高山地帶和冷溫帶植物種正在失去棲息地或向北方·高地移動。開花時間和葉子萌發的時間提前,導致生態系統的季節節奏受到擾動,部分昆蟲·鳥類的生活週期出現不一致。此外,氣候變化導致的頻繁山火會在短時間內使森林荒廢,恢復往往需要數十年。
韓國尚未達到像地球平均水平那樣「陸地的60%已超過安全線」的結論。然而,土地覆蓋統計和生物多樣性指標卻在發出警告。根據對朝鮮半島環境劣化指數的分析研究,2000年至2022年間,約30%的總面積被分類為劣化狀態。特別是北韓地區的惡化速度更快。
政府正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利用法」及各種復甦計畫,部分企業也作為ESG活動的一部分,開始進行生態系統保護。然而,制度性空白、優先順序不足及地區差異仍被指出為挑戰。
應長期積累·分析土地覆蓋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數據,並積極反映在城市規劃·農業政策·森林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在「超過安全線之前」進行應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力並非無限。
地圖上土地覆蓋的顏色即是生態系統發出的警告燈。韓國或許在整體上仍停留在安全線,但某些指標已接近危險。仔細觀察國土的面貌,並從中讀取變化,正是我們當前所需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