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了57.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q),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较去年增加了2.3%。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度以内的温度上升限制,到2030年需要减少42%的排放量,但目前的趋势分析显示实现目标将面临困难。
UNEP报告指出,印度在绝对量上记录了最大的排放量增长。然而,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为1.4%,与近期趋势相比有所下降。分析认为,印度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需求增加导致了排放量的上升。
印度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以实现能源转型。最近,印度推出了一项新的特许权使用费制度,以促进国内关键矿产的生产。关键矿产是电动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所必需的资源,确保稳定的供应链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任务。

主要排放国的排放量增长转变
美国和欧盟(EU)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经历数年的下降后再次转为增长。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一、二位的美国和中国在设定碳减排目标方面表现出消极态度。
韩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全球第17位。政府提出了碳减排目标,但工业界对急剧减排可能加重经济负担表示担忧。
《巴黎协定》通过国家层面的碳减排计划(NDC)取得了减缓排放增长速度的成效,但目前的排放趋势对实现协定目标构成威胁。
加强关键矿产合作
韩国和美国最近通过联合事实表达达成共识,在造船、能源、半导体、医药、关键矿产、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预计将成为确保稳定供应链和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基础。
关键矿产包括锂、钴、稀土等,是电动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所必需的资源。目前,中国掌握了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相当一部分,主要国家正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
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为实现《巴黎协定》1.5度目标,各国需要更强有力的减排努力和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