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请尝试输入以便快速搜索。
⌘K 快速打开 Enter 搜索 ESC 关闭

AI時代的碳足跡,雲端背後看不見的能源循環

입력 2025/10/21 下午6:00:00 | 수정 2025/10/21 下午7:13:34

數據中心電力消耗急劇增加,超越個人責任論尋找產業轉型之路

數據中心與太陽能板
數據中心與太陽能板

每當向ChatGPT提出一個問題時,背後的巨大數據中心正在消耗電力。這是我們在2025年面對的現實。

看不見的電力消耗的實體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在2025年4月發布的報告,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量約為415TWh,約占全球電力消耗量的1.5%,並且在最近5年中年均增長12%。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量將達到目前的兩倍以上,即945TWh。

韓國IDC在最近的報告中分析,國內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從2024年的4461MW增長到2028年的6175MW,增幅超過40%。這是因為生成型AI的普及使得基於高性能伺服器的電力消耗大幅增加。

問題在於這種能源消耗是「看不見的」。我們只看到智能手機的屏幕,而無法意識到背後的物理基礎設施。

再生能源轉型,現實與目標之間

根據綠色轉型研究所在2025年9月公開的報告,國內主要IT企業6家的電力使用效率(PUE)為1.2至1.49,超過了谷歌(1.09)、微軟(1.18)等全球企業。PUE是數據中心總電力使用量與IT設備電力使用量的比值,數值越低表示效率越高。

截至2023年,國內主要IT企業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為:NAVER 3%、Kakao 1.3%、SK電信5.2%、LG U+ 0.004%、KT 0.03%,平均僅為1.9%。

NAVER宣布到2040年將所有使用的電力轉換為再生能源,Kakao也參加了RE100。NAVER在春川和世宗數據中心建立了太陽能發電設施,並儲存雨水用作景觀用水,擴大再生能源的利用。

但現實的障礙很高。Kakao和三星SDS表示:「雖然想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但由於國內條件,採購困難。」

全球轉型的趨勢

IEA預測到2030年,新增的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約一半將由再生能源滿足。再生能源在2024至2030年間將以年均22%的發電量增長率成為數據中心電力供應中增長最快的來源。

谷歌計劃到2030年將全球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100%轉換為再生能源。微軟則提出到2025年所有數據中心的電力將100%由再生能源供應的目標。

通過技術創新尋找效率

IEA報告分析,隨著伺服器的閒置電力比例減少,硬體技術朝著減少設備在實際工作不執行時的無謂電力消耗的方向發展。

谷歌利用AI將冷卻電力消耗平均減少了30%,微軟則引入無水浸沒冷卻技術,將水使用效率(WUE)從0.49改善至0.30L/kWh,提升了39%。

SK海力士開發了用於AI伺服器的低功耗記憶體HBM和高容量eSSD,為提高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率做出了貢獻。

僅改善冷卻系統也能帶來顯著效果。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企業正在響應政府的電力效率規範,導入單相浸沒冷卻、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模組化電力供應等尖端效率技術。

韓國的現實

電力專家分析,若要僅用再生能源滿足每年增加400MW以上的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則每年需要新增3GW以上的太陽能裝置。

然而,最近三年國內新增太陽能裝置的平均容量約為2GW,按照目前的速度,預計到2028年,增量的30%至40%也難以由再生能源來承擔,這是現實的分析。

產業通商資源部在2025年7月提出了分散能源活化和數據中心能源效率化的政策課題,但地點規範和系統連接延遲等問題成為瓶頸。

業界人士表示:「電力是需要的,但沒有輸電網,建設後居民反對,規範也越來越多。」並表示「基於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在韓國的成本和時間都相當高。」

當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變得可見

IEA預測,在滿足數據中心電力需求方面,再生能源將佔據最大的比重,這反映了再生能源的廣泛可及性、短開發周期、經濟競爭力以及科技企業的電力購買策略等因素。

AI不會停止。因此,我們可以選擇的是「AI如何運作」。雲端背後有物理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消耗著能源,而這些能源的來源是什麼。看不見的循環現在開始變得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