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请尝试输入以便快速搜索。
⌘K 快速打开 Enter 搜索 ESC 关闭

《多巴胺排毒》的流行,故意的無聊對大腦的禮物

입력 2025/10/14 下午1:52:18

在刺激過剩的社會中重拾大腦的平衡——《無聊的力量》

大腦功能的恢復表現 / ⓒ Breather Journal
大腦功能的恢復表現 / ⓒ Breather Journal

智能手機通知、少於1分鐘的短視頻、刺激性的內容不斷湧現的世界。現代人的大腦可以說是浸泡在「多巴胺」中。

最近,以年輕世代為中心的「多巴胺排毒(Dopamine Detox)」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趨勢,這是對這種刺激過剩社會的集體疲憊感的證明,也是為了重拾健康大腦的積極行動。

多巴胺是一種負責快樂、獎勵和動機的神經傳遞物質。它對即時和強烈的刺激有爆炸性的反應。這正是我們無意識地滾動社交媒體,並不斷尋找更有趣的視頻的驅動力。

問題在於,這種刺激越是重複,大腦的獎勵系統就越會麻木。多巴胺受體的敏感度逐漸降低,產生了只有更強的刺激才能感受到滿足感的「耐受性」。這最終會導致慢性的注意力下降、無力感,甚至是倦怠和抑鬱感的捷徑。

「多巴胺排毒」是試圖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行動。故意阻止引發人工快樂的行為,如智能手機、遊戲、刺激性食物等。關鍵在於願意面對「無聊」或「無趣」。

精神健康醫學專家強調,這種「故意的無聊」對於恢復大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多巴胺系統的重置,受體的敏感度恢復正常,能夠在以前未曾感受到的散步或閱讀等日常小樂趣中獲得足夠的幸福感。

故意的無聊為大腦贈送了超越「休息」的「重整」時間。在外部刺激被阻斷的寧靜狀態下,大腦終於會激活某些區域。這就是「默認模式網絡(DMN,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在發呆或沉浸於幻想時會被激活,負責整理過去的經驗,檢視內心的情感,並連接創意的想法。發呆地望著窗外,或無目的地散步的時間,反而是最具生產力的原因就在於此。

多巴胺排毒並不僅僅是遠離智能手機的禁慾行為。它是傾聽在刺激洪流中迷失的內心聲音,並重新掌握生活主導權的實踐。

即使是每天30分鐘也好。鼓起勇氣故意感到無聊。這或許是恢復疲憊的大腦和心靈的最確定和有效的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