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創紀錄的熱浪成為日常,冷卻炙熱的城市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氣候危機時代,建立「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被瀝青和混凝土覆蓋的灰色城市被認為是最有效且可持續的解決「城市熱島現象」的替代方案。
綠色基礎設施是將屋頂綠化、牆面綠化、透水鋪裝、人造濕地、城市森林等自然基礎解決方案融入城市規劃的方式。這不僅僅是改善美觀,更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多種功能。
最直接的效果是降低城市溫度。植物通過蒸散作用冷卻周圍空氣,綠地空間則阻擋直射陽光,減少建築物吸收的陽光熱量。
根據國立森林科學院的研究,屋頂綠化可以將建築物最上層的室內溫度降低最多4.5℃,並在夏季節省約17%的冷卻能源。這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有雙重效益。
此外,綠色基礎設施還能恢復城市的水循環系統。使用透水鋪裝材料代替無法吸收雨水的不透水鋪裝,可以讓雨水滲透到地下,減少城市洪水風險並緩解地下水枯竭問題。
雨水花園或人造濕地在儲存雨水的同時,還充當天然過濾器,淨化污染物。
改善空氣質量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效果也不容忽視。茂密的行道樹和城市森林吸附微塵,提供新鮮氧氣。此外,城市中的綠地為生物提供棲息地,並在斷裂的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近,首爾市正在加速擴展這些綠色基礎設施。正在擴大對城市主要建築的屋頂花園和牆面綠化項目的支持,並推進到2030年將城市綠地面積提高到15%的雄心計劃。
海外先進城市也在積極引入各種形式的綠色基礎設施,如德國的「風道森林」、新加坡的「垂直花園」等。
在氣候變化導致熱浪和暴雨愈加頻繁的時代,擴展綠色基礎設施是提高城市韌性(Resilience)的關鍵投資。
通過在灰色建築森林中開闢綠色的呼吸道,城市才能真正保障市民的生活質量,並確保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