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请尝试输入以便快速搜索。
⌘K 快速打开 Enter 搜索 ESC 关闭

臭氧層正在恢復中,但…太空產業和替代物質成為新的變數

입력 2025/9/16 下午5:49:50 | 수정 2025/10/23 下午3:17:44

9月16日是‘世界臭氧層保護日’。自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來,臭氧層顯示出恢復的趨勢,但太空產業的增長和替代物質的副作用成為新的挑戰。

南極臭氧洞變化。ⓒ NASA地球觀測站
南極臭氧洞變化。ⓒ NASA地球觀測站

國際社會通過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逐步淘汰CFC·HCFC等臭氧破壞物質。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在2040年前後大多數地區,2045年北極,2066年南極的臭氧層將恢復到1980年代的水平。實際上,最近幾年南極臭氧洞的大小和持續時間減少,觀察到積極的變化。

但僅僅樂觀還為時尚早。最近的研究指出,衛星發射和再入過程中產生的鋁氧化物和黑碳可能在成層大氣中積累,延緩臭氧層的恢復。大規模衛星群(巨型星座)的出現成為‘太空時代’的另一個環境變數。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森林火災和火山噴發也可能對臭氧層產生短期但相當大的影響。

替代物質的問題也尚未解決。CFC·HCFC之後,HFC被廣泛使用,但這導致了高全球變暖潛力,惡化了氣候問題。國際社會通過基加利修正案(基加利修正案,1987年通過的國際協議,旨在減少破壞臭氧層物質(如CFCs、HCFCs)的生產和消費)也達成了HFC減少的共識,最近HFO系列、異丁烷、氨、CO₂等‘低GWP替代物質’成為替代方案。然而,易燃性、毒性、成本問題以及中小企業的更換負擔等現實挑戰仍然存在。

韓國也設定了到2035年大幅減少HFC排放的目標。然而,部分HFC仍顯示增長趨勢,制度性支持和安全認證體系的完善迫在眉睫。技術開發、政策和產業界的合作必須並行,才能實現實質性的轉型。

臭氧層正在恢復中,但在它面前仍然有許多未解的課題。能否超越新的威脅和替代物質的局限,國際合作和科學應對再次面臨考驗。

剩餘的課題和問題

- 太空產業的快速增長將對恢復情景產生什麼影響?

- 當森林火災和火山等自然現象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時,臭氧層將如何反應?

- 替代物質能在何時、何種程度上確保安全性和經濟性?

- 韓國的HFC排放量是否在統計和實際之間沒有差異?

×